那么多的 blog 转载 Google 黑板报有何意义?
好久没有上来了,冒个泡……这几天有些疑问,那么多的个人 blog 煞有介事的转载 Google 黑板报 的内容,有时候就是原封不动的拷贝,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或者说,究竟有什么好处?纯粹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,浪费网络资源。
不要笑话我。因为,你何尝不是在一个大一点点的井里面呢……
好久没有上来了,冒个泡……这几天有些疑问,那么多的个人 blog 煞有介事的转载 Google 黑板报 的内容,有时候就是原封不动的拷贝,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或者说,究竟有什么好处?纯粹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,浪费网络资源。
使用 google.com 搜索时,总是发现被自动跳转到了 google.cn,二者搜索的结果不尽相同,而现在谷歌有很多新业务只在 .cn 中实现,比如说 相关主题 、搜索推荐等;但毕竟来说,google.com 的搜索限制更少一些,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防止 google 自动跳转到 google.cn 去。
1) 打开 google.cn ;于是 google.com 回来了。
2) 点击最下方 Google in English ,转到英文版;
3) 然后选择 Preferences ,在 Interface Language 中选择 Chinese (Simplified) ,点击 Save Preferences 按钮返回。
谷歌中国( http://www.google.cn )首页改版,经典搜索下方给出七个力推的产品。
(动感十足的首页)
不过在 Google 全球统一的主页 ( http://www.google.com )却没有这样的改动。顺便说一下,在国内访问 Google 都是自动链接到 谷歌中国 的,除非你使用代理服务。而有些内容,在那里无法得到,或有风险。
谷歌黑板报消息,谷歌拼音输入法终于毕业了。毕业前还进行了一次更新,版本号 1.0.23.40。具体如下:
1) 更新输入算法,提高输入准确度;
2) 修正了在部分游戏和应用程序中的兼容性问题。
虽说已经毕业并在 More Google Products 里面安了家,可 实验室 毕业生名单中却还没有它的身影(同样的情况还有 谷歌导航 和 谷歌热榜 )。看看本文右上角的 logo,“测试” 二字短期内是不会拿掉的了,想想 Gmail,到现在还有个 “BETA” 呢。
昨日,谷歌拼音输入法进行了据 谷歌黑板报 讲是 “自推出以来相对重要的一次版本更新”,当前最新版本 1.0.20.0。
新增及改进内容如下:
1) 更新词典与语言模型,提高输入准确度;
2) 支持在整句输入中使用简拼;
3) 支持用户自定义短语的自动同步;
4) 支持用户设置输入法字体大小;
5) 支持在全屏应用如游戏中隐藏状态栏;
6) 修正了在部分游戏和应用程序中的兼容性问题。
不过说实在的,很多功能对谷歌拼音来说是新鲜事物,但是对其它输入法来讲则是老黄历了。
下载页面:http://tools.google.com/pinyin/
无意中发现,Gmail 开始支持 20 MB 附件了。
今天打开 Gmail,意外的没有看见平常的界面,而是需要重新登录。然后就发现,Gmail 把邮件附件的最大容量提升到了 20 MB。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真的在邮件中放上接近 20 MB 容量的附件,而是取决于 Gmail 自身的计算方式:极有可能的,是类似于硬盘生产厂商习惯的那样,按照 1000 进位,即 最大容量 = 20 × 1000 × 1000 / ( 1024 × 1024 ) = 19.07 MB。
由此不难想象,如果一段时间以后,Google 推出自己的 Gdisk 或者 Gspace,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了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试图在邮件里添加超过 10 MB 大小附件,有可能收件人无法收到你的邮件,因为对方所使用的邮箱不一定支持超过 10 MB 以上的附件。
最后,今天估算了一下,Gmail 容量增加的速度是 4.6 Bytes / s,也就是大约 0.397 MB / 天。以现有的速度,到 3000 MB 还需要接近 350 天……
一个月之后,谷歌拼音输入法再次升级,推出 1.0.19.0 版本。新版本修正了两个问题并增加了两个功能:
1) 修正了输入法在某些情况下失去响应的错误;
2) 支持用户设置的自动同步:实现了用户设置的网络同步功能;
3) 增加以词定字功能: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拼音输入中的重码问题;
4) 修正了在部分游戏中的兼容性问题。
此次升级的改动应该说不大,对于我来说,有实际意义的只是第一项修正而已。
下载页面:http://tools.google.com/pinyin/更新过程相当于重新安装,负责自动同步词库和设置的进程 GooglePinyinDaemon.exe 又被加入到注册表启动项中,就算我设置成不让它自动同步,也必须通过修改注册表来禁止自启动;也许是我 RP 不太好,安装之后居然还让我重启动了一次……
近一个月之前我曾经发现过只有把Picasa的语言设置成“英语(美国)”才可以搜索Picasa上其他用户允许共享的公开相册,当时还感到比较的郁闷;今天不经意间看到中文状态下也可以进行图片搜索了!
在主页面的右上角出现了盼望已久的搜索框,除社区照片外还可以搜索我的照片及搜藏夹。
近日Google.cn(谷歌)在网页搜索上新增了一个特性——相关主题。目前只支持汽车的搜索结果中,以后将会慢慢将其延伸到其它大家感兴趣的领域,如手机、数码相机、笔记本电脑等。
什么是相关主题呢?具体方法如下,打开Google.cn(相关特性只在谷歌上推出),输入汽车的品牌或者车型,如“宝马”,就会在在搜索结果页面最下方,相关搜索的位置会出现一个汽车相关主题。主题中包含了专业评测,图片,价格,新闻,维修保养和参数配置等一系列用户可能会感兴趣的相关信息。
Google翻译互动反馈功能升级了。请注意,仅仅是针对互动反馈功能的升级。当然了,这个反馈也许可以影响到翻译算法的设计。
打开Google翻译,页面一如既往的朴素。尝试了几个句子进行英汉互译,效果和金山快译半斤八两。另外还试了试英日互译,有时候也是莫名其妙(虽然我不懂日语),比如把人名给意译了等。也是,单音节文字的人名缺少大小写的变化,确实不太容易判断。
在页面的下拉选项中可以看到,有以下六对语言互译上没有Beta的字样,他们分别是:英法、英德、英意、英葡、英西、法德。应该说它们之间互译的准确度可能相对高些,是不是和它们属于相同或者相近的语系有关呢?
机器翻译是全球公认的技术难题,很多人都在为此而奋斗。但是我想,什么时候机器翻译能够做到完全准确高效,基本上说,那时候所有的人就可以下岗了。也许我会盼着那一天永远不要到来。
上次说Google Analytics推出了新版本,昨天早上就看见了新版本的入口,进去看了看。从基本的功能上,说实在话,有的功能有了改进,有些新功能很吸引人,但是也有些还有待改进。
新增的电子邮件报告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功能。它可以一次性发送,也可以按计划发送一段时间的报告给指定的邮箱,这样避免了频繁登录网站查看数据的困扰。不过奇怪的是,我设置好每天早上发送报告之后,发现5月11日收到的报告却是5月9日的。如果我希望看到5月10日的内容,还是需要到网站上自己慢慢找;再者更改查看日期的操作实在是太麻烦了……
新版本几乎完全改变了整个网站的布局,也许说界面更加友好,但是在某种角度上说,它访问起来比以前更慢,似乎也更麻烦了。比如对喜欢看热闹的我来说,旧版本中世界各地访问者的分布可以一目了然,但是现在,需要按很多次鼠标,而且连接数据库的速度还不快。不知道这样改进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减轻服务器的负担。
也许按照Google的本意,这样的网站分析系统应该不是让人时时刻刻盯着看的,需要的是一段时间内网站被访问的一个大趋势,所以上面说的很多问题其实都不成其为大问题了。只不过我,看着数据有时候就会像看股市行情一样,盯着不放了……
今天Google官方博客、Google Analytics官方博客和Google 黑板报都发布了新Google推出新版本的Google Analytics的消息。
服务升级了,增加了电子邮件报告、用户化控制台、改进了图表展示功能并增加了易懂的语言描述功能等。服务升级当然是好事,说明Google在进步:虽然对于我这种外行来说,使用Google Analytics其实就是当作了一个网站计数器;对于那些高级功能根本就没有涉足过。
不过我有些纳闷,怎么在Google黑板报那里,Google Analytics的名字就改成“谷歌分析”了?在主页上分明看到的是Google Analytics(分析)嘛。按照这种趋势下去,搞不好有一天,Gmail成了谷歌邮箱,Picasa成了谷歌相册,Google Earth成了谷歌地球……对了,还有谷歌黑板报……
谷歌,咕咯,这名字起的……
刚刚看到的消息:谷歌拼音输入法发布 1.0.18.0 版本。看了新特性的介绍,我第一时间进行了升级并重新将其设置为输入法中的第一顺位。
新特性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二三候选字快捷键功能,有了这个功能,加上启动速度的提升、与Firefox亲密无间的配合以及可爱的迷你状态栏,让我觉得,这个输入法可以从实验室毕业了。
刚才一不小心又发现了Gmail的一个小小问题:对于一些个现在网络上常见的特殊链接,在Gmail里面无法正常显示识别。
事情是这样的,为了备份起见,我设置了BlogSend为自己的Gmail地址。即每发一篇文章都自动给自己的Gmail发一封邮件。刚才在Blogger上面发的一篇收视指南:国际米兰 - 恩波利,里面除了有最常见的http链接之外,还有一个特殊的sop链接“这里”,是用来启动Sopcast看网络电视的。意外的是,在我收到的邮件里面,http的链接显示正常,但sop的链接消失了,只剩下纯说明性文字“这里”。
最初我无法确定到底是BlogSend还是Gmail的问题,就做了几个简单的测试,证实问题出在后者身上。
下面给出我的(不完全)测试结果。
如果在邮件中给一段文字加上一个链接,那么:
Gmail可以正确识别的链接有,http/https/ftp;对于e-mail地址,Gmail给出错误的识别,如“a@b.c”,将识别为“http://a@b.c”;现在常见的ed2k/sop/pplive等,Gmail都无能为力,只能显示说明文字,链接地址部分丢失;这一点上,网易的邮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。
另外,Gmail帮助中提到,可以将邮件正文中的链接地址自动转换为可以点击的超级链接,这一点上,也只有http/https/ftp这三种能够正确转换,e-mail可以转,但出现上面同样的问题。
因此在这里提醒大家,如果在Gmail中给人发链接,最好写成纯文本形式,不要使用给文字加链接的功能,否则可能丢失重要信息。
对于Picasa,今天的经历是又爱又恨。
不经意逛进了自己的Picasa网络相册,发现了自己上传到Blogger中的图片已经被整理成了一个单独的不公开的相册,名字就是Blogger的名字。
我前面找过很多次也没有发现这个东西,还一直在为如何管理Blogger中上传的图片而发愁,很高兴,以为是一个新鲜事物,Google了一下才知道已经出来很久了,之所以开始没有发现估计是Picasa对于上传图片的处理花费了一定的时间。
当然这是个很不错的设计,比如我经常错误的上传了一些图片,有了它就可以及时删掉(虽然很多人觉得空间是用不完的);再者自己到底上传过哪些图片,一目了然。
事情到这里还是挺高兴的,后面遇到的却让我不爽了:在一个Blog里面有一张图片让我大吃一惊,因为我清楚看到他的Picasa中右上角有"Search Photos"的按钮!最初开始使用Picasa的时候,看到帮助信息里面有可以搜索其他用户的公开图片库,不过我找遍了所有的链接都没有发现怎么弄,只好作罢。而现在既然看见别人有,我的理所当然也应该有了,我学着别人那样设置自己的偏好语言为美国英语,然后发现那个搜索按钮马上出现在了网页的右上角!尝试了一下,非常方便!
后来我把偏好语言设置成了其他各种语言,发现只有英语(美国)有这个功能,而且多出一个选项:Include my public albums in community search. 即将我的公开图片库加入到社区搜索中。而英语(英国)也没有……
不知道这是Picasa的失误还是他们对非美国用户的偏见,难不成这个功能就是为美国人开发的?郁闷。
今天一瞟眼,看到Google的Gmail居然还挂着一个Beta的尾巴,不过以Google的实力,把它测试了好几年,这样的Beta,和正式无异。现在的容量是2839MB,够用肯定是的,“还在增加中”的字样怎么也找不到了,不过不知道以后还增加否。当然大家也都知道现如今免费邮箱的容量其实就是一个数字游戏,关键的还是在于其功能和稳定性,比如Gmail在接收注册或者激活类邮件时非常管用;再比如用它写的邮件不带有广告;还有和Google的系列工具集成良好等。
另,4月14日,容量增加到了2840MB……
早上查看Google Analytics,呵呵,发现昨天的访问可多了不少,很多国内的,相信这和昨天blog*spot可以直接访问有很大的关系。当然,也多了不少国外的访问,但都是一次性的,因为看不懂……Sorry foreigners for my English.
3月30日注册了Google Analytics,这两天看,发现有世界各地的访问,但愿不是我自己使用Torpark访问产生的吧。不过想想看,真有外国的朋友,能看懂中文么?
正好今天访问blog*spot不需要借Torpark之力,我明天再去检查Google Analytics的状态,看有变化没有。